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以快制胜!这市营商环境建设连续六年全区第一
以快制胜!这市营商环境建设连续六年全区第一
时间:2024-12-12 来源:华体体育app官方下载

  9月29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八场,介绍北海市对外开放40年来“向海图强 开放发展 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北海实践新局面”的积极举措和成效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是北海被列为全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40周年。40年来,北海总实力发生了显著变化,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越10亿、100亿、1000亿大关,2023年达1750.9亿元。该市全方面推进经济、开放、生态、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解决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改革品牌和改革经验,营商环境建设连续六年在广西排名第一,城市建成区面积从9.3平方公里扩大到111.24平方公里,城市非流动人口从16.7万人增加到114万人。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港口优势,围绕主导产业补链强链延链,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推动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

  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全力服务广西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持续建美管好城市。加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慢慢地增加和改进市域社会治理,全方面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商水平,使北海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

  资料图:北海是“国家园林城市”,有着“氧吧城市”之称。图为夏日下的北海生态湿地园林城。通讯员 李君光 摄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和更高水平的医疗事业,快速推进困难群众救助地方立法,巩固扩展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成果,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努力让北海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问:近年来,北海市加快打造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市。请问北海市在发展壮大向海产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北海坚持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全力发展向海经济,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文旅和港口物流等产业齐足并驰,向海经济跑出“加速度”,为北海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蓝色动能”。

  向海工业聚势振兴。北海以广西最小的市域面积,创造了广西第二大的规上工业增加值、第三大的规上工业总产值。近五年工业投资保持年均31.3%的快速地增长,建成和在建的百亿级工业项目21个。北海重点打造“6+2”向海工业集群,“6”指的是绿色化工、能源、硅基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纸业、不锈钢六个重点产业,2023年完成产值2208.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87.3%。光伏玻璃产能规模居全国前三。不锈钢有望两年内成为北海首个千亿元产业。具备1700万吨林浆纸生产能力,加快建成全国最大的高端纸业生产基地。“2”指的是海工装备制造、生态铝两个产业,这两个产业加快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金风科技、中车装备、蓝水海工、天顺风能等强优企业落地北海,加快打造千亿级风电零碳产业集群。两个百亿级项目广投北海绿色生态铝、东方希望铝精深加工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北海还前瞻布局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引进联合飞机、银河无人机等项目,六天前首个海上无人机研发生产试飞中心落户北海。

  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去年北海海产品产量117万吨、占全区53%,成为广西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北海沙虫、合浦南珠等5个海特产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成全国唯一的沙虫、象鼻螺人工繁育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锯缘青蟹、象鼻螺种苗生产基地。北海发挥北海海鸭蛋资源优势,建成海鸭蛋产业园,“产加销”全链条发力,推动海鸭蛋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今年北海海鸭蛋首次走出国门,实现产品出海新突破。

  滨海文旅活力迸发。北海获评“中国十大旅游向往之城”。2023年接待国内游客5250万人次、增长97.9%,实现国内旅游消费663.8亿元、增长116.7%。银滩、老街、合浦汉闾文化园、海丝首港等游人如织,“鲸现涠洲”、“鹭栖红树”成为打卡美景。冠岭游艇、银滩帆艇码头投入运营,北海邮轮口岸新增为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今年将开通北海至越南邮轮航线,北部湾邮轮帆艇产业开启新篇章。北海持续开展海鲜餐饮、游船游艇等10个方面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努力让游客来得安心、玩得开心、吃得放心。

  港口物流加速发展。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加快建设铁山港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海联运中心开通运营,中谷多式联运物流基地落户铁山港。北海港域建成生产性泊位71个、10-15万吨级开放泊位8个。2023年,北海港港口吞吐量增长19.97%,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3.9%。下个月,北海将开工建设20万吨级航道及泊位,逐渐完备基础设施,将港口大“流量”转化为高水平发展大“增量”。

  问:请问北海在加快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旅游服务产品竞争力,全力加快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等方面有哪些主要举措?

  答:近年来,北海立足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持续丰富旅游服务产品和服务供给,努力打造高品质、高人气景区,全面推动北海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24年1-9月,我市预计接待国内游客4370万人次,同比增长9.02%,预计实现旅游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9.96%。

  一是在政策引领上,北海以高瞻远瞩的视野,高位推进旅游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北海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发展置于战略高度,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全力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北海积极促成自治区出台政策,支持北海市打造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邮轮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关于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系列方案和措施,为北海旅游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是在项目建设上,北海以匠心独运的手法,加快促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北海立足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重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积极地推进新银滩、银基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海丝首港景区、高星级酒店群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形成现代特色千亿文旅产业集群。依托广旅冠岭港湾休闲游艇码头、银滩国际帆艇码头,持续开发帆船、游艇、海钓等海上休闲旅游新业态。全力发展邮轮产业,建成北部湾国际邮轮母港,积极筹划开通北海至越南的邮轮旅游航线,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打造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三是在品牌创建上,北海以独树一帜的策略,全方面提升文旅核心竞争力。北海注重文旅体深层次地融合发展,围绕“丝路古港 潮美北海”,深入实施“旅游+”“+旅游”战略,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文旅品牌。银滩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老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海丝首港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涠洲岛荣获首届中国“和美海岛”称号等等。北海还成功举办(承办)了五届“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第一届“北海新绎杯”世界围棋公开赛(中国区预选赛)、第一届学青会冲浪、帆船、足球、滑板项目等重大国际、国内赛事活动。今年10月8日-12日,第六届“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在北海开赛,将有来自12个国家及地区的30支赛队参赛,届时北海诚邀世界各地朋友到北海旅游、观赛。

  北海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充分挖掘旅游、文化、体育产业的潜力,全力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滨海旅游目的地。

  答:民有所呼,我当所应;民有所盼,我当所为。北海努力将有限财力最大限度用于民生事业。

  多措并举扩大就业,打造宜业之城。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五年来全市开展职业培训14.1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6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5万人。2023年北海市居民可支配收入34355元、增长5.4%、总量全区第三,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为4.4%、7.5%,均居全区第二。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宜学之城。投入40亿元新建、改扩建4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学位6万多个。与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八中等名校合作办学,引入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引育高层次教育人才1800多名,高考成绩连创佳绩,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齐头并进,优质均衡教育更好惠及北海全体学子。

  大力推进健康北海建设,打造宜养之城。投入28亿元改造提升公立医院6家,新增床位4100多张,引进名医专家132人。在城乡低保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连续7年保持全区前列的基础上,出台实施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提高各类救助保障标准,织牢特殊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

  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建设,打造宜居之城。投入18亿元改造背街小巷2266条、“三无”小区626个、老旧小区1015个,投入48.2亿元建成城市雨污水管网1163公里、新建和改造燃气管网591公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快速推进城市道路畅通提升工程,畅通城市主次干道杭州路、云南路、湖北路(高德路-北海大道)等梗阻路19条。动员社会力量共建15个口袋公园、18公里城市绿道,让老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打造家门口的“微幸福”。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四年排全区第一,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连续两年排全区第一,品质北海、魅力北海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