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数日,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理事长、厦门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刘毅仍为一个重大发现兴奋不已:“海口北港岛滩涂区域一次性发现了50余只远古生物中国鲎(hòu),这是我们首次在该区域发现数量这么多的中国鲎,意味着北港岛已成为中国鲎的重要繁衍地和栖息地,刷新了业界对中国鲎在琼分布密度的认知。”
此前相关调查显示,中国鲎在琼的主要分布地为儋州新英湾和新盈湾,澄迈湾和东寨港也有零星分布。
“这次重大发现进一步说明了北岛港滨海滩涂湿地ECO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海南智渔科研中心)执行主任云虹表示,近年来随着北港岛成为网红旅游打卡点,慢慢的变多的赶海爱好者、观鸟爱好者、海钓爱好者以及自驾游客到访北港岛,给这里的ECO带来不小的压力,“发展与保护”这一课题再次横亘在人们面前。
12月1日,一支考察队伍再次来到北港岛,领队者正是刘毅,参与者包括海南智渔科研中心青山守护项目组成员以及北港岛巡护队队员、当地环保志愿者。
“每个季度,海南智渔科研中心都会联合北港村民委员会开展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培训及监测,刘毅博士这次是受邀参加。”云虹和记者说,在为期3天的调查中,他们惊喜发现北港岛的中国鲎幼体数量大幅增加。
“鲎常被人们称为穿越5亿年的‘生物活化石’。”刘毅介绍,目前全球尚存活的鲎有四种,北港岛就发现了两种,分别是中国鲎(也叫中华鲎)和圆尾蝎鲎(也叫圆尾鲎),此次调查发现的50余只均为中国鲎幼体,年龄大多在5-8岁。
12月2日,在北港岛滩涂区域,调查团队的一名志愿者首先发现了一只中国鲎幼体。然而惊喜并未就此停止,没过多久,小组成员接二连三惊呼:“这里又有一只”“这只更大”……调查团队沿着刘毅制定的调查路线一路前行,发现的中国鲎慢慢的变多,短短2个小时已观察到50余只。
“退潮之后的滩涂上很容易看到‘鲎道’。”刘毅现场给大家介绍,由于鲎的体形较为特殊,它们在滩涂上爬行时会留下“川”字形痕迹,只要顺着“鲎道”一路找去,大概率都能找到鲎。
那么,北港岛上目前到底有多少中国鲎?对此,刘毅和云虹均表示不好预估。“此次重大发现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期待未来可以联合相关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开展更具系统性、科学性的鲎资源调查,并研究制定出有效的鲎保护的方法。”云虹说。
“我在北港岛参加底栖生物调查已经2年,第一次发现这么多的中国鲎。“12月8日,在北港村渔文化室,云虹拿着两只中国鲎的蜕壳和记者说,以往中国鲎在北港岛也有零星发现,数量基本是个位数,没想到这次调查一下子发现了50余只。
“红树林、滩涂湿地、海草床……北港岛有着非常丰富的海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具备适合中国鲎幼体生长和栖息的生态环境。”云虹说。
“一次性发现的数量这么多,足以说明北港岛慢慢的变成了中国鲎的重要繁衍地和栖息地。”刘毅和记者说,2020年起,在海南省、海口市生态环境部门的支持下,海口畓榃(duō tán)湿地研究所联合多家机构开展海南岛幼鲎资源的普查工作,他参加了第一轮儋州新英湾的调查。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发布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圆尾蝎鲎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东部的会文湿地和澄迈湾,在东寨港和新盈湾也有零星分布;中国鲎主要分布在儋州新英湾和新盈湾,在澄迈湾和东寨港也有零星分布。而此次调查取得的重大发现,刷新了业界对中国鲎在琼分布密度的认知,也说明了北港岛作为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延伸区域有很重要的生态价值。
据了解,北港岛紧邻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岛屿总面积约1.2平方千米,红树林、滩涂湿地、海草床等热带滨海ECO保存较为完好。今年10月15日,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国潜力案例”征集活动中,海口北港岛滨海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海南唯一入围案例。这是继9月入围生态环境部“2024年全国20个优秀环境公共关系示范案例”后北港岛再获殊荣。
谈及此次中国鲎的重大发现,云虹感到喜忧参半:喜的是北港岛生物多样性资源越来越丰富,生态价值越来越受关注;忧的是近年来随着北港岛成为网红旅游打卡点,慢慢的变多的游客到访,尤其是不文明不规范的赶海行为,给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在北岛港采访期间,记者沿着观鸟步道(环岛路)转了一圈,随处可见赶海爱好者、观鸟爱好者、海钓爱好者以及自驾游客。在观鸟步道的一处下海口附近,3名年轻人正在滩涂边观赏红树林,其中一名男子甚至钻入红树林,脚踩着红树林的枝干让同伴拍照。
“之前有一名网红博主为了直播赶海,带来大量的盐要撒在滩涂上,还进入保护区的缓冲区乱挖乱耙,这种做法会对滩涂生物的栖息地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云虹表示,鲎的成长漫长且艰难,这与它对栖息地的要求较高有着非常大关系。一旦栖息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人为破坏,鲎族群将不得已逃离。
“需要正视的是,部分游客缺乏对鲎的了解,误捕的情况偶有发生。”云虹和记者说,在12月1日的调查过程中,调查团队在一处下海口遇到2名赶海游客,其中一人兴奋地向调查团队展示赶海的收获,称其发现了一种奇怪生物。“我一看,居然是只中国鲎幼体。”云虹回忆,她当时立即向该游客科普,指出中国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能带走,必须就地放生。此时,另外一名游客默默地从桶里拎出另一只中国鲎幼体交给调查团队……
据了解,北港岛位于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端,是游客进入红树林湿地的主要入口。目前,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在保护区水域边缘拉起了浮标分界线。然而,仍有个别游客擅自进入保护区的缓冲区、海草床分布区赶海,所幸参与调查的北港岛巡护队队员发现后立即对游客进行了劝阻。“发展与保护是人们必须直面的一大课题。”在刘毅看来,当务之急是尽快采取行动,减少游客对中国鲎栖息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刘毅建议,加强北港岛巡护队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巡护力度和密度,做好对游客的劝导和科普工作,在分界线浮标上增加明显的文字警示标识,避免游客闯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他表示,进入保护区赶海不但会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能够造成影响,稍不注意有可能踩踏到中国鲎幼体,尤其是处于脱壳期的中国鲎非常脆弱,新壳尚未完全硬化,一旦被人踩踏,其内部柔软的组织可能受到损伤,甚至致死。从游客安全角度看,中国鲎的剑尾以及外壳也容易致人受伤,应避免直接接触。
“中国鲎毕竟是稀有动物,一些游客并不认识和了解。”刘毅表示,目前北港岛观鸟步道上的多个入海口处虽设有警示标识,但标识内容仅有“不带走鲎”等文字,缺乏图片。他建议增加相应图片,使游客能直观辨识鲎为何物,避免误捕误食的情况出现;还要多形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村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让邂“鲎”之旅变得更文明、安全。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有关部门及科研机构、公益组织在北港岛频繁开展科普宣教活动,慢慢的变多的当地村干部、村民主动加入到北港岛巡护队或环保志愿队,林梅燕就是这里面之一。“我去年刚加入志愿服务队,到目前已参加各类环保志愿服务十多次,跟着专家们学到了不少知识,比如我能区分滩涂上多种底栖动物,还晓得滩涂上冒泡的地方可能有动物在产卵,绝对不能踩踏。”林梅燕说,作为一名村干部,她乐于为远方而来的游客提供咨询和引导服务,这也是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毅:原来,体型更大的雌鲎通常会背着雄鲎活动,雄雌两体同进同出如影随形。只有当雌鲎产卵后,雄鲎才会爬下去释放让卵受精。
云虹:中国鲎的生长发育包括幼鲎期和成年期等阶段,刚孵化出的鲎形似三叶虫,一般在潮间带(滩涂)生活,需多次蜕壳成长。雄鲎需蜕壳十五六次,第十三年成熟;雌鲎需蜕壳十六七次,第十四年成熟。
刘毅:这是人们常犯的一个常识性错误——其实鲎体内的血液是无色的,因其中含有铜离子,因此只有鲎血被提取出来遇到氧气后才会显蓝色。(记者 王小武 (图片除署名外由智渔提供)编辑 林秋怡)
突发!乌克兰遭大规模袭击,乌军:俄军动用67枚导弹,已击落34枚!泽连斯基呼吁部分停火
据新华社,乌克兰能源部长加卢先科3月7日早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乌克兰多个州的电力和天然气基础设施遭大规模俄罗斯导弹和无人机袭击。
据福建消防消息,近日,福建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松园村松园陵园出现一条大蛇,正在陵园内工作的员工们发现后,随即报警求助。消防员到场后经确认,这是一条缅甸蟒蛇,预估长度达3米长,体重超50斤。
3月7日,张学友演唱会方发布声明,称张学友本周广州演唱会因身体原因取消,“因演出取消带来的票务及其他后续处理方案,我们将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后,于2025年3月8日12:00前公布。”
他们从境外大肆走私毒品至湖北境内贩卖涉案毒品重量达275千克嫌疑犯到案后以为拒不交代就能逃避打击可惜打错了算盘!
近日,深圳一无人面馆,面粉到出餐都是机器人完成,现吃现做,48秒一碗面。据视频显示,顾客只需要在自助点餐机下单,后面的全自动厨房就会帮忙制作出顾客想要的面条。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小娄曾经王朔的一句“自以为是的真诚,却是骨子里的做作”让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口碑直线日起,全国两会在北京举行,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都引起了网友热议。
也门胡塞武装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还是持续向以色列发动导弹攻击,尽管以色列方面不断向胡塞武装发出警告,但胡塞武装仍坚持其立场,声称只要以色列不停止对加沙的军事行动,他们将继续袭击红海及阿拉伯海的以色列船只,并且持续袭击以色列本土。